close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海峽兩岸在美術領域的交流,近年延展到「當代藝術」上;由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美術館、中國美術館、財團法人台灣美術基金會及中華文化聯誼會共同主辦的「複感‧動觀—二○一一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共計二十四位兩岸當代藝術家、六十五組件作品,以裝置、新媒體、影像、新材料藝術構成,反映了兩岸當代藝術發展的現狀。

「複感‧動觀—二○一一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繼四月結束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的展出後,明天起至九月十一日移師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作品均為近年新作,分別從藝術本體的探討、城鄉風貌的省思、歷史傳統的重構、特殊文化圖景的再現與詮釋,以及當代文化議題的不同創作面向,切入兩岸的現實生活,並以多元的創作媒材提供觀眾多重視角的體驗。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指出,這次展覽可以看見台灣和中國的異同,就是「異和同,相互照見」。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黃才郎表示,「複感‧動觀」展,不僅展現兩岸藝術交流的成果,也代表了兩岸文化合作與對話正持續邁進。藝術家從各自的生活體驗、觀感和對未來的願景出發,作品呈現出眾聲喧嘩的景象,兩岸的當代藝術也有如文化的有機體般,持續擴張、成長。

中國美術館策展人張晴說,此展覽一方面隱喻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當代生活瞬息萬變,牽動兩岸社會思想與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標誌著兩岸當代藝術家超越西方樣式和植根地域文脈的態度,透過對日常生活的反省,探討處在全球語境中的文化特殊性,引動更深刻的理解與關懷。

台灣美術館策展人潘顯仁認為,在兩岸共屬相同文化底蘊的基礎上,深刻的對話與激盪,將會是強化彼此文化生命體的關鍵助力。

最年輕參展人羅展鵬的作品〈百鬼夜行〉以電腦繪圖,再用傳統技巧展現,他表示,作品象徵草莓族外表看來光鮮亮麗,內心卻很茫然,因為現代年輕人面臨全球化及政治意識的選擇,這是上一輩人沒有遭遇的現象。

 

  IMG_1910.jpg  

白面者ashen face   油彩  259.0×194.0cm  2010  <Oil on Canva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a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