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焦慮,是發現自己的最佳方式---我看羅展鵬「草莓族工作室入侵」一展

文/ 典藏古美術主編 張禮豪

乍看到「草莓族工作室入侵」的展名,針對這幾個詞彙的組合,腦中立刻浮現了好些問題。於是google了一下,有趣地發現到原來「草莓族」一詞最早是被食品業者用來形容15歲以下的消費者,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後來在媒體的大肆渲染下,成為形容1980年以後出生的此一年輕族群的專有代名詞。社會上普遍認為,此一族群的共通特性是重視外表、物質與享樂,然而在工作表現上抗壓性卻相對的低。因此,從這一點出發,就足以看出草莓族V.S工作室兩個具有矛盾語意詞彙的刻意操作;以及,理所當然的,展出藝術家想要逆轉此一刻板形象的企圖與決心。

問及展名的設定,以及羅展鵬這位生於1983年的年輕創作者(完全符合草莓族多個定義裡的其中一項)以緩慢但頗為堅定的語氣表示,透過這次直接將自己在台北近郊的工作室裡頭創作的狀態毫無遮掩地移轉到畫廊來,就某種層面上來說,便代表了藝術正式入侵所謂的商業空間裡頭。此舉或許會被部分人士解讀為嘩眾取寵的伎倆,然而在同一時刻,似乎也展露出他坦承的那種「無可藥救的自戀」;還有那份急於且敢於自我裸陳的那份勇氣與執著。他說:「我主要想呈現的是一個完整的我,包括生活的狀態、創作的過程以及最終的結晶。」

突顯手繪在當代語境之價值

此次「草莓族工作室入侵」一展中,共包括了「草莓族青春日誌」、「紅顏歌」與「百鬼夜行」三個系列的作品,以及羅展鵬進駐畫廊將近三週時間,每天六小時的現場繪畫展出。當然最末一個部分所要的展現的,是他有別與傳統寫實繪畫的創作過程。羅展鵬的紙上說明是,「繪畫需要的『曝光時間』十分長久,透過使用數位影像的合成等技術來當作再現的對象,在修改的過程中加入大量個人的的主觀意識,以試圖脫離羅蘭‧巴特的『此曾在』概念。但拍攝的對象又是這個時代的草莓族,矯飾著他們日常生活的形象、裝扮、參與政治活動、化身成妖怪等等。藉由相機取得影像,並且利用軟體進行修改,再透過數位投影機投射到畫布上,最後靠著觀看大型液晶螢幕,來進行繪畫創作。希望經由這樣繁複的手法,找尋人類在當代生存之處境,探索數位影像與手工操作兩者之間的中介質。」這段文字看來有點拗口,但簡單來說,就是刻意將手繪與科技這兩個極端之間的反差與衝突點出,迫使觀者重新思考身處於當今全面以科技至上的環境底下,究竟該遵循怎樣的一套價值觀。自然,這樣的提問與質疑不會,也不可能有絕對的答案現身眼前;思考的意義也才得以彰顯。

交叉觀照展出的不同系列作品,可以較為明確的看出羅展鵬在過去這段日子摸索自我的成果。其中,「草莓族青春日誌」系列的多件作品,無疑是此前同一系列作品的延續。不過畫面所呈現的,已不僅僅停留在年輕少男少女直接且外顯,頗為搔首弄姿的新世代表象上,在面容姣好,外表亮麗的他們身上、臉上還多了一些具像化的傷痕,從而帶出創作者所挖掘到的年輕族群面臨文化衝擊、全球化、扁平化等等環境壓力的各種焦慮的象徵及隱喻。

這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他們對於政治的理解與關心的程度遠比外界想像的還要稀薄。對此,羅展鵬便說:「我想,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都有點不太清楚自己是哪一國人。我們又不像戒嚴時期的人那麼毫無懷疑相信課本教的,說我們要反攻大陸;倒扁、嗆馬的辣妹出現在遊行的行列之中,到底是真的有所謂的認同,還是只是因為有趣、好玩,是一種時尚,沒人能說得準……」《草莓族大亂鬥》一作中,包括創作者在內的一男一女頭上分別戴著共產黨與國民黨黨徽的帽子,手上則各執著玩具手槍與泡泡機,兩人表情還頗為兇狠。有趣的是,兩人並非相互對望,而是一起面對著觀眾,弔詭的情境好像逼迫著人必須立刻釐清所處的位置,與當下社會相互參照的對應關係。另外,有別於以往極度寫實的作法,《草莓族青春日誌25》、《草莓族青春日誌26》兩件相較之下手法率性揮灑許多,也可視為創作者在長期要求理性細膩的自我壓抑下的反動,對照下或有不同閱讀趣味。

「紅顏歌」系列則是羅展鵬之前在位於下圭柔山的工作室,想把當時難以獲得抒解的情緒狂放地在畫布上發洩而得的產物。羅展鵬表示,這系列作品取材雖同為年輕女孩形象,卻並無過多意念的承載,在圖像的構成講求立即性,與動輒需要幾個月的極度寫實之創作截然不同,也讓他非常享受不去講究細節,一邊聽著音樂,一邊隨性任顏料塗抹的快意。

「百鬼夜行」是流傳在日本民間傳說中,出現在夏日夜晚的妖怪大遊行。此一題材在日本文學、漫畫上多有表現,近年因日本奇幻作家夢枕獏的《陰陽師》系列小說以及日本漫畫家今市子的作品《百鬼夜行抄》使得這個名詞在台灣流行起來。羅展鵬的最新作品,便是以此一題材出發,希望能徹底擺脫前面的草莓族形象,以更為直接且強烈的方式,將原屬於妖怪的「二口」、「人面瘡」等奇特表徵爬上青春女孩的身上、臂上,使空氣頓時流露出一絲詭異。這樣的作法一方面翻轉了既有文本,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羅展鵬逐漸脫離全面寫實,正朝下一個創作階段邁進之中。

挖掘焦慮,是發現自己的最佳方式

看了這些作品,不禁讓人想起近日重新出版的一套漫畫──「昴之傳說」。故事內容大概是說,一個喚作宮本昴的女孩,從小因為雙胞胎弟弟和馬罹患因腦部受到壓迫而逐漸失憶的緣故,總是拼命地在病床前將每天發生的事情又跳又叫的演出,希望能讓弟弟瞭解。隨著弟弟終究還是過世,昴彷彿好像背負了什麼使命似的在芭蕾舞的世界一路奮力向前。先是年紀輕輕就拿下洛桑國際芭蕾大賽最優秀獎,卻拒絕了所有名校的獎學金,加入一個名氣不大的三流舞團,從此改寫了自己的命運,也讓環繞在她身邊的人連帶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其中有個章節是這個舞團接下政府的義演案子,要到監獄裡演出給受刑人看,在練習過程中,昴的積極與苦練讓團員們百思不解,究竟她為何如此著急,而她的想法卻是:「如果現在不學會的話,不會覺得很恨嗎?」

原來,她會如此心急,其實是為了「發現自己」。彷彿透過不斷地在每一支舞當中釋放出更多的能量,她也就更加瞭解自己、接近自己。羅展鵬的情況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確實有些相似。對於此前的「草莓族青春日誌」系列作品,他自承當初只是隱隱約約地希望反映出,台灣年輕族群對於在所處環境的某種「充滿矛盾」的狀態,但那份感受卻無法清晰的表現出來。隨著時間的推展,延續到這次「草莓族工作室入侵」一展裡頭的作品,除了在技法與畫面構成越來越為俐落與熟練,羅展鵬也越來越明確地意識到,潛藏在自身,以及許多與他一樣的年輕族群身上,那種不時溢散在空氣裡,久久不去的焦慮。「後來我才認知到,原來自己那麼焦慮,對家庭、對金錢、對環境……」而這樣持續地挖掘出各式各樣的焦慮,也順理成章地轉化為他作品構成的思想主軸。

透過羅展鵬這次的展出,或許將會有更多的人體會到,「挖掘焦慮」竟是發現自己的最佳方式,或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a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