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寫照的矛盾

 

羅展鵬的草莓軀殼身

 

游原一

 

 

~如果可以跟大師們借一樣優點,我不要米開朗基羅的才華,我要梵谷的執著~

 

羅展鵬

 

 

羅展鵬的草莓族系列作品,雖有著漂亮搶眼的外觀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徵,但在這搔首弄姿、風情萬種的作品背後,他卻孤獨地舔拭自己的傷口。

 

 

隱喻寫照的矛盾

 

人類強烈的生存意念會不斷地推動人的意識,去對抗存在的恐懼與實現自我的價值,從各種層面不斷拚命的去追求,自己所渴望認知的真實。在筆者梳理羅展鵬的學藝經歷中,耳邊始終盤旋著一股悲涼的笑意,而觀察他的作品之際,發現其作品發展主軸的不穩定,卻又在這浮動不定的狀態,有著各自的開展,這樣鬆散的情形,是否與羅展鵬個人的生命歷練有關,致使創作的版圖產生裂痕?而造成觀者欣賞作品之餘,除讚嘆手藝之妙,卻仍感疑惑,不僅提問,羅展鵬僅是單純刻劃草莓族的樣貌嗎?在草莓族這樣的表象之下有無隱藏著甚麼?這之中,似乎有個待答的問題,因而興起筆者探索羅展鵬作品中所隱藏的別意。

 

羅展鵬草莓族系列作品有,《草莓族青春日誌》、《草莓族細胞分裂》、《草莓族百鬼夜行》、《草莓族大亂鬥》以及《紅顏歌》共五個子題,其可分兩條主軸進行發展,一為探討影像與繪畫二者的關係,羅展鵬企圖實驗繪畫再現的問題,探討當代數位影像所產生的數位感對於繪畫的影響,如《草莓族青春日誌2號》、《草莓族細胞分裂》,係使用手繪的方式,模擬經由電腦繪圖軟體處理過的影像,試驗繪畫表現的可能性。而另一部分,則以表達個人心情感受,羅展鵬藉由草莓族的形象,來掩飾自己內心的真實寫照,只是由於羅展鵬運用這種暗喻的手法,很容易讓人忽略他所要表達的意圖,常造成觀者對其作品感到困惑,導致觀者僅能徘徊於作品的表層意涵,始終難以察見底細。

 

 

 

醒不了的夢靨

 

羅展鵬與家人之間的愛恨情節、糾結錯綜的關係,終究是外人難以窺視的秘密,卻是驅動他藝術創作的深層動力,被家人視為累贅的他、被世人冷落的他,好似要藉助藝術的成就,來獲得家人的肯定與支持,輪迴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亦如他作品中的人物,有著光鮮亮麗的形象,但卻又刻意映現自己一身的遍體鱗傷,《草莓族青春日誌17號》、《草莓族青春日誌18號》,畫面人物臉上猶如淤血般的痕跡、嘴邊的血漬以及眼角的淚水,一一暗示自身的內心怛傷,又如《草莓族百鬼夜行》,象徵人們對於事情內在的複雜情緒,在看似美好的事情表象,卻隱藏著令人毛骨悚然的陰暗,好似幽魂一般,始終尾隨在側、擺脫不掉。羅展鵬僅可依賴自己的作品,來撫慰自身的失落,好比薛西弗斯(Sisyphus)一般,只能一直安慰自己,明天還有石頭可推,只要繼續推,就會有希望

 

台製草莓

 

台灣的歷史歷經多樣的政權演變,而在此政權交替的結果,也使得多種族群在這蕞爾小島上移動著,族群之間也從文化阻絕、語言隔閡的不相往來,此起彼落的摩擦與轉進中,不同的文化也開始相融和溶解,在不斷的再造與增補,台灣也慢慢組織起自己特屬的文化形貌,在這樣包羅萬象的環境,孕育出台灣文化強烈的包容性,但隨著全球化的效應,使得各種文化逐漸歸於統一,台灣文化在全球化的競爭狀態,以及面臨中國崛起的來勢洶洶,台灣所謂的中華文化又應如何因應。對此,羅展鵬思索台灣文化如何能在藝術上有更深刻的詮釋,怎樣能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於是羅展鵬以自身的經驗出發,將印入眼前的青少年文化,以其獨特的人生認知,透過作品湧現他對於台灣草莓族文化的觀察,《草莓族青春日誌7號》、《草莓族大亂鬥》,均顯現出草莓族選擇文化的多元彈性,即使面對政治這種嚴肅議題,仍不改戲謔的態度,就是要以草莓族的方式關心政治。
草莓族青春日誌13

下圭柔山的草莓

 

對於新生代藝術家的羅展鵬,首要面臨的係來自現實生活的經濟壓力,經濟來源不穩定的他,曾有一度顛沛流離的日子,而幾經波折之後,曾定居在下圭柔山,而下圭柔山的工作室,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他創作和起居的所在,改建於廢棄舊工廠的工作室,由於工廠的年久失修,使得羅展鵬的工作室顯得異常陳舊破損,漏水的屋頂加上潮濕的環境,滋養了許多蚊蟲,而在工作室漫天飛舞的蚊蟲,常常飛撲黏附在畫布上,對於羅展鵬這類精緻細密的繪畫方式有著嚴重的影響,而羅展鵬在飽受困擾的窘境中,製作《紅顏歌1號》,來抒發自己的煩悶。觀察此系列作品,可較著看出與其他作品的差異,肆意大筆塗刷的筆觸,恰似宣洩自身內心的煩躁,狀似見到羅展鵬正拿著畫筆揮趕著蚊蟲的身影,雖然後來已搬離下圭柔山,卻因為這樣的刺激,引發《紅顏歌》系列的創作靈感。



隱身在草莓叢中

 

求藝之路不算順遂的羅展鵬,手上沒有太多資源的他,憑著一股學習藝術的熱情,逐步實踐自己的夢想,一路上的跌跌撞撞、起起落落的景況,逐一浮現在作品裏。羅展鵬以自己為創作對象的作品有,2006《草莓族青春日誌1號》、2007《草莓族青春日誌3號》、《草莓族青春日誌11號》以及2009《草莓族大亂鬥》。在這四張作品,可見羅展鵬利用一貫的擺拍方式進行構圖,並配合手部動作,將視覺中心集中在臉部表情,利用簡潔的背景烘托出主體,給人一種鮮豔、印象深刻的型男形象,但在這強烈的形象中,不難發覺羅展鵬的轉變。

 

《草莓族青春日誌1號》,羅展鵬一臉未脫稚氣的樣貌,帶著青澀、滑頭的微笑,顯現一股青春活力的氣息,然眼神仍暗藏著一絲無助,這是否有吐露生活不順遂的含意呢?相較於《草莓族青春日誌3號》與《草莓族青春日誌11號》,羅展鵬此時已經略脫稚氣,眼神也較為堅決,經由眼神、手勢與造型的搭配,營造出神清氣爽、耀眼閃亮的型男,《草莓族青春日誌11號》的擺拍方式,不僅讓人聯想安迪沃荷(Andy Warhol1928~1987)於1971《自畫像》的照相方式,藉由模仿名人來宣告自己的存在。迄今,《草莓族大亂鬥》臉部微揚的角度與專業整體的造型,充分顯示羅展鵬自信的表現。短短幾年,羅展鵬卻有這樣明顯的蛻變,在其畫中可見一斑,從害羞到自信、從青澀到成熟,歲月的腳步,在其容貌上踩下痕跡,這是否也反應羅展鵬在這飽經世故的人生中,所遭遇的環境困境與心理壓力。






草莓軀殼身

 

筆者憑依羅展鵬的作品、創作理念以及訪談記錄,推究揣測出羅展鵬藝術創作的走向,主要有實驗繪畫再現與表現個人心緒的兩大課題,以此兩大課題描述著英雄獨自與命運鬥爭的情懷,譜寫自己的青春謳歌,二者互為輔助,既有對比又相互交融,且依據個人情緒領會(如家人關係、台灣文化以及生活境況),恰如其分的點綴運用。

 

筆者認為,羅展鵬的作品與其人生經歷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對於他而言,草莓族不再只是純粹的草莓族外貌,那樣一種綺麗、鮮明的表象,就羅展鵬創作的步伐,草莓族逐漸演化成為承受負載其創作理念的媒介,在草莓軀殼中,賦予它許多意義。縱然羅展鵬的作品均體現一種完美的亮麗形象,然觀者除關切其作品所體現的草莓族文化圖謀之外,是否應回頭聆聽他在作品中所唱的獨弦哀歌。「草莓軀殼」,在羅展鵬的作品中,既是抽離表現,卻又是真實反映,這然否影射羅展鵬仍掙扎在他的自大與自卑之間,猶如歷經風霜、冷霧的草莓,固然會產生裂痕、褐斑,卻依然堅毅的生還,始終期待有緣人的摘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a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