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完成型  

羅小鵬的奇幻冒險 

東京篇 

 

文/羅展鵬

 

失落的環節 

  什麼原因導致世界首都氣象裡面沒有台北?

位於東京大崎飯店的我,睡前隨意轉著電視遙控器,無意停留在BBC新聞台,電台主播正用濃重的英國腔報導著世界各地首都的氣象,剎那間,百般聊賴的我忽然一驚,原來世界各地的首都中沒有台北…..我茫然聽著主播報完氣象,關掉電視,望著窗外東京夜景。思索著,同樣與日本接受西方美術移植教育的台灣,這過程中,什麼原因造成台灣與日本有著不同的結果?在這失落的環節中,台灣與日本到底各自選擇了什麼?

 

 

 

增保藝廊 氣球人間展 在這個展覽中,使我有機會比較自己的作品與日本人的作品放在一起的差別。

 

無所不在的日本精神 

 

  退伍後由於受到日本東京增保藝廊的邀請,藉由展覽之便實行了我出國旅遊的願望,這是第二次來到日本,本來是抱著讓日本人見識一下什麼叫做台灣藝術的心態而興沖沖的搭機前往,沒想到卻大受打擊的歸國。

 

  在幾天的旅途中我們四處拜訪了位於東京各地的藝廊,見到了不少日本活耀的藝術家作品,日本藝廊以很特殊的方式散居於東京各地,即使經過不稍微注意一下的話甚至可能不會發現此地展出藝術作品,以一種優雅的低調表現出了日本背後的文化精神,充分的體會到日本即使在戰後的大量西化的衝擊之下,依然以極有尊嚴的方式保有自我的傳統與其對於文化的堅持。

以森美術館”ネイチャー・センス展”參觀的例子,入口處擺放的是吉岡徳仁作品-《スノー》,裝在巨型玻璃牆內的是蒲公英種子,而地上擺放著定時旋轉的吹風機,隨著氣流緩緩飄動,我至今依然無法忘記雖著聳立的高牆切進轉角看到這件作品的那份感動,微微泛著暖色陰影中帶點冷調的空間與蒲公英的白色形成微妙的變化,令我想起踏進巴黎聖母院的那瞬間的悸動,兩者雖然不同時空,卻在某種程度上使我在瞬間接近了上帝。

那時我已經確定,日本民族在他們文化的完成上,已經到達了一個完整的形態,足以與西方世界的文化分庭抗禮了,然而這正是我此行大受打擊的原因。



 

ネイチャー・センス展 吉岡徳仁、篠田太郎、 栗林 隆 相當高水準的展覽,以日本民族的觀點去面對大自然,雖然同樣是使用多元媒材,但卻有著強烈濃厚的日本味。

 

吉岡徳仁《スノー》2010年(1997年〜)

 

 

卡漫發源的背景 

 

位於中野的一間購物商城裡,販賣大量的漫畫、卡通的公仔、角色扮演服裝以及日本人形,當數以萬計的漫畫牆、精緻華麗的人形玩偶、從復古的鹹蛋超人到最新的航海王的魯夫公仔映在眼簾的時候,我瞬間可以很深刻的體會到卡漫藝術在日本發源的原因,我相信當你來東京走一趟,不需要任何論述、不需要策展人的介紹你都可以很深刻的認知到為什麼這樣的國家會以卡漫文化襲捲整個世界,因為這正是他們從小就吸收到的事物,他們眼睛看的、想的、購買的就正是這些已經發展到極度成熟的產業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我聯展開幕結束後的宴會上,也有已經在少年Jump雜誌連載的漫畫家到場,其原稿完整度之高,令人喳舌,很難想像當初從手塚治虫先生的漫畫線條演化到今天漫畫家的線條的發展。

 

抬神轎的祭典,東京藝術大學每年各科系所也會自己設計神轎並且舉辦祭典。

 

 

對於工藝技術的追求 

  成熟的文化我相信都是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但說到對於精緻以及美感的執著,我想很難有人可以不認同日本文化對於這方面的如同病態般的迷戀,無論從建築物到各式的商品都一塵不染,對於人形的販售也是分門別類的零組件分開販售,從臉部的造型、眼球的顏色、頭髮的長度及髮色、搭配幾等身的軀幹以及頭部的大小比例,都可以自由組合及組裝,不但在商業中取得良好的策略,在創作上也能夠以極高的自由度滿足宅男們的戀癖,更重要的是它們以其獨特性、創造性、代表性在手工藝的世界中足以攀越過藝術的藩籬,這些人形,除了日本,不屬於任何地方的文化,也沒有一種文化可以如同日本人這樣完美的表達出如此的氣氛,我想強調的是,即使是這樣的消費性商品,發展到極致,並且將自我文化表露無遺,我絲毫不認為比起所謂的高藝術『低明』多少,這也正是我此篇文章的真正目的。

 

  文化的完成會使得一切都帶有力量。

 

人形玩偶的零件是以分開販售的方式陳列對於完美的高度執著

 

對於完美的高度執著

 

  在日本,把技術視為一種很重要的東西,並且異常珍視的承傳給一代又一代,我認為藝術家除了擁有敏感的靈魂與獨特的創造力之外也必須擁有技術,完美無缺的技藝就像一把利刃,刀有很多種,柴刀、菜刀、西瓜刀,但都脫離不了工具的範疇,名刀必須千錘百鍊,超越極限,才能達到「美」的境界,巔峰的技藝本身就是藝術,如同斬人無數的武士刀一樣,存在就是一種美。

有種說法認為技術是廉價的,我必須引述一篇艾西莫夫的短篇小說---《騙子》:『過去兩百五十年來,機器一直在取代人工,把手藝人逼上絕路。陶器從鑄模中吐出來,藝術品被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廉價品取代。稱之為進步吧,你喜歡的話!藝術家被局限於抽象領域中,禁錮在創意的世界裡。他們不得不在心中進行設計,然後由機器代勞一切。你以為陶藝家滿足於心靈創造嗎?你以為創意就夠了嗎?你以為感觸粘土本身、看著手腦並用的作品逐漸成長沒有意義嗎?你以為作品的成長不是對修正創意與改良創意的反饋嗎?』此文寫於1941年,我看完內心真是觸動,也百感交集,六十年前的艾西莫夫講出了到今年我們依然無法解決的問題。

 

對我來說,所謂的藝術就是超越極限,思想的、精神的、肉體的、技術的極限。

自我文化系統之建立

 

 

 

 

東京藝大校園祭典學生所做的神轎。

 

  我認為在亞洲地區日本之所以獨樹一格的原因在於即使戰敗後的日本接受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移植,接受了普普、裝置、觀念藝術乃至策展人制度的教育背景,但依然完善的保留了自我的文化系統,膠彩在日本稱之為日本畫,經由留學東京藝術大學的彭偉新介紹,他所收藏的色粉價值已超過百萬,數以千計的色罐整齊的擺放在櫃子上,在他所租的狹小空間內已佔去了房間大部分的位置,當晚我們在他公寓談論藝術,心血來潮他拿起了色粉示範膠彩,說他研究的質量比重,如何產生化學變化,並且講解金箔的各種技巧乃至日本畫的精神,我才驚覺原來日本畫的系統龐大到不亞於我研究的油畫材料學,並且藉由西方的科學器材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不斷的深化,建立起整套日本畫的美學系統,值得一提的是,這批色粉裡有些是很難拿到的色彩,一般來說土色系最便宜,因為是由泥土作為原料提煉的,某些礦物或是紫紅色系都是較高成本才能取得的材料,自然價格不斐,由於西方的工業技術比較發達,加上油畫很強勢,所以很早大家就習慣了美術社賣的錫管顏料,我想說的是,這些便捷真的有因此比較讓我們創作更好嗎?像儀式一般的研磨色粉難道對於畫家來說就表示著浪費時間嗎?對於日本畫來說,當代與否是無意義的,並不表示他們不追求當代性,而是他們獨立的美學觀並不服膺在歐美的架構之下,我認為唯有如此,才有在全球化的時代下達到競爭的可能,更何況重點是他們以此為傲。 

 

學長所收藏的色粉局部照片,此為冰山一角。

 

 

在地化就是全球化 

 

  經由這一趟旅程我深刻的體認到村上隆是挾帶著多麼龐大的文化背景與世界競爭,透過日本文化一代又一代的承傳所建立的體系,翻譯、反移植到其他國家,這是如此具有力道的優勢,這樣的力道絕非了解箇中原理就可以有效操作,非得使用本身就內化、蘊含在文化背景之中的能量才有可能,沒有這批窩在家裡的御宅族、尼特族、宅男、腐女,沒有跨越全球的動漫產業,就沒有能量,我們一直不斷的強調當代性、全球化、有效性無效性,這些東西並非不重要,但當我們不斷仰望天空期待降下珠寶,是不是有可能注意自己腳邊的石頭,或許經過打磨後會發現裡面包著鑽石?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過:『企業家的責任就是消滅貧窮』,這有可能嗎?我認為這是根本無法做到的理想,但唯有將這種沈重的使命感背負在身上,戰戰兢兢的度過每一天,每天起床都充滿著焦慮,擔心自己浪費一點點時間而使得貧窮人口又因此增加一個百分點,這樣的重擔才有可能創造經營之神的傳奇,不要忘了,我們為得是與自己喝一樣的水、吃一樣的米、呼吸一樣的空氣一起長大的同胞們而努力、而戰鬥,當初從唐山跨越過黑水溝到台灣的祖先的精神,並不應該隨著時間而磨損消逝,並不應該隨著年齡而喪失理想,並不應該理解規則而變得世故,或許我這一代窮盡一生都無法建立起這塊土地上的文化,但下一代可以,下下代也可以,只要我們願意鼓起勇氣挑戰。

 

 

 

企業家的責任是消滅貧窮。

 

 

藝術家的責任是塑造文化。

 

 

 

 

 

 

Tokyo Photo 2010展現出小而美小而精的格局與氣勢。人形玩偶的零件是以分開販售的方式陳列

 

 

 

 

[ アートコレクター ]Art Collector 世界的寫實 2010.10 第三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an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